父親出生于濟源,于而立之年攜眷遷居溫縣,此后悠長的歲月里,念叨最多的就是濟源的風土人情、山脈資源。最初知道濟源煤礦,還是聽父親說起的。
那時候家戶做飯使用的都是煤火灶臺,庭院內外墻角旮旯一年四季總能看到堆放的碎煤細炭。我家廚房灶腳壘有煤泥池,父親每天早上用小簸箕往池里端上幾趟碎煤,然后摻上煤土與水,再用小鐵鍬反復翻鏟攪拌均勻,可供一日三餐做飯的煤量。母親是掌管灶火大權的人,每餐后往灶火洞里鏟上一鍬煤泥,再用細長的鐵火杵在中間扎留一個拇指粗細的深洞,說是封火。下一餐時,母親提前用鐵火杵沿洞口把煤泥扎透,在鐵杵晃動中眼見火苗呼呼上竄,然后擱鍋燒水,伴隨人間煙火而歡快忙碌起來。
溫縣屬平川地帶,自古無有煤炭資源。
從記事起就耳聞目睹父親拉著平車去縣城買煤的經歷,甚至還跟著去過幾次,黑乎乎臟兮兮的大煤場一眼望不到邊際,滿眼都是煤山炭堆。
小縣城域無煤礦但有煤場,居民百姓煙火四季倒也未有斷頓。
但忽有一年初冬時,小城煤炭竟成緊俏之貨,父親連續幾日拉著平車去縣城買煤都是空去空回。
正當父親為過冬的煤儲愁緒萬般時,鄰家堂叔與父親搭訕:“哥,恁以前不是在濟源住過,聽說那濟源山上到處都是煤礦,幾镢頭下去都能裝一籮頭筐,還不趕緊想辦法去濟源弄點煤燒燒吧,在這憨愁啥嘞愁。”
父親知道濟源確實有煤礦的,但在那個交通不便車馬慢的時期,找誰買煤怎樣運送都是力所不能及的實際問題。最終,思慮再三的父親在臨冬之際煤源緊俏的作難下,還是給在濟源工作的外甥打電話詢問能否幫忙買車煤。父親外甥聽后滿口應允,時隔不久便送來一大卡車特級濟源煤。
那真的是一車及時煤喲,時隔多年我依然清晰記得左鄰右舍羨慕嫉妒的眼神。同時那一車特級濟源煤,很是讓父親在眾多鄉鄰面前驕傲了一回,亦在我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記憶。
后來的我,機緣巧合到濟源參加了工作。
一晃至今三十余年,因為職業互不相搭的因素,竟從不曾走進過濟源的煤礦,見到過濟源的特級煤。
前段時間,有幸受邀參加濟煤宣傳部組織的濟煤建礦七十周年采風活動。淺短幾個小時,一群人從分廠到車間,從機關到一線,從煤炭主業到轉型副業,又從企業文化到創業理念,毫不夸張地講,這次采風活動徹底顛覆了我對煤礦曾經所有的認知。很多年來,潛意識中一直認為煤礦不過就是一座能挖出煤層的山頭礦區而已,遍地黑不溜秋,天空永遠灰不愣愣的。但當真正走進、走近濟源煤礦,才一步步發現了它深隱的厚蘊與美好。
那天去采風的大巴車上,身穿深紅色夾克衫的宗部長驕傲地對大家說:這是我們濟煤集團的工作服,叫‘濟煤紅’。宗部長一路手持話筒脫稿講解,濟煤幾十年的輝煌發展史如數家珍侃侃而談,有創業的艱難,有守業的艱辛,更有當前驕人的業績,言辭之間不難看出宗部長對濟煤的那份深愛與情感。
隨著生動引人的講解,在座各位漸漸代入其中。
濟源煤礦是濟源市第一家地方國有企業,1953年建礦,2002年改制為河南省濟源煤業有限責任公司,2018年河南濟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成立,目前擁有總資產30億元,10對生產礦井,10家地面企業,年產優質原煤350萬噸。以煤為主、多元發展,是一個集煤炭、化工、新材料、有色金屬、房地產、金融投資等六大產業板塊的集團化公司,子公司遠達云貴陜川青海西藏與新疆……
那天采風活動安排的是既定路線,小浪底無紡布有限公司、魯泰納米公司、二礦、總部濟煤大學、永興潔凈煤公司、一礦。每到一處,都是一種別樣的視覺盛宴,如小浪底無紡布有限公司迎門而立的“企業精神”,只一眼仰視,便覺振奮人心,動人心懷;魯泰納米公司的脫硫劑生產車間,于2022年央視特別節目《走進老區看新貌·河南篇》,以“新材料產業綠色發展,老區振興步入快車道”為題報道了濟源納米產業的發展情況,該車間作為央視直播現場展現在觀眾面前,驚艷全國;二礦井口,儒雅博學的齊百紅老總一番講話,猶如春風拂面,更覺靜水流深之悅;總部濟煤大學入口的梅花巨瓶雕飾,梅花代表煤業,巨瓶代表平安,寓意濟源煤業平平安安;還有永興潔凈煤公司的洗煤作業線,親身感受開采出的原煤經過加工后變成精煤精炭的過程,以及煤炭資源原有價值成倍增長的喜悅;一礦安全生產監控中心,大家近距離感受高科技全方位監控井下作業的所有場景,無不嘖嘖稱贊。
采風活動參觀時間雖短,但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浪底無紡布生產車間,還有被濟煤人傲稱“黃埔軍校”的濟煤大學,身臨其境給我視覺感官的震撼,可謂驚艷驚嘆!
濟煤的小浪底無紡布有限公司位于坡頭鎮境內,北依焦枝、侯月鐵路,東臨二廣高速公路,南邊二三里路便是風景秀麗的黃河沿岸生態旅游帶。據介紹,公司系專業水刺無紡布生產企業,于2005年通過了ISO9001: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,技術力量雄厚,檢測手段完備,年可生產水刺無紡布3500余噸,產品廣泛用于醫用紗布、皮革基布、各種功能性擦布、家居生活用布等多個方面。同時還生產無紡布深加工制品,目前有濕巾、擦拭布、柔巾卷、足浴布、醫用紗布、綠化保溫保墑布等,產品不僅在國內暢銷,聽說還出口到馬來西亞等國家并深受青睞呢!
小企業,大手筆,一條貌不驚人的流水生產線,從大滾筒里翻轉飄飛潔白似云雪的原料起,到壓制纏卷到滾軸上的無紡布,再經過切割、疊制、分裝、密封、裝箱等工序,于流水線末端,一箱箱包裝精美的無紡布產品便整齊落地。
那天采風活動安排的是既定路線,小浪底無紡布有限公司、魯泰納米公司、二礦、總部濟煤大學、永興潔凈煤公司、一礦。每到一處,都是一種別樣的視覺盛宴,如小浪底無紡布有限公司迎門而立的“企業精神”,只一眼仰視,便覺振奮人心,動人心懷;魯泰納米公司的脫硫劑生產車間,于2022年央視特別節目《走進老區看新貌·河南篇》,以“新材料產業綠色發展,老區振興步入快車道”為題報道了濟源納米產業的發展情況,該車間作為央視直播現場展現在觀眾面前,驚艷全國;二礦井口,儒雅博學的齊百紅老總一番講話,猶如春風拂面,更覺靜水流深之悅;總部濟煤大學入口的梅花巨瓶雕飾,梅花代表煤業,巨瓶代表平安,寓意濟源煤業平平安安;還有永興潔凈煤公司的洗煤作業線,親身感受開采出的原煤經過加工后變成精煤精炭的過程,以及煤炭資源原有價值成倍增長的喜悅;一礦安全生產監控中心,大家近距離感受高科技全方位監控井下作業的所有場景,無不嘖嘖稱贊。
采風活動參觀時間雖短,但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浪底無紡布生產車間,還有被濟煤人傲稱“黃埔軍校”的濟煤大學,身臨其境給我視覺感官的震撼,可謂驚艷驚嘆!
濟煤的小浪底無紡布有限公司位于坡頭鎮境內,北依焦枝、侯月鐵路,東臨二廣高速公路,南邊二三里路便是風景秀麗的黃河沿岸生態旅游帶。據介紹,公司系專業水刺無紡布生產企業,于2005年通過了ISO9001: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,技術力量雄厚,檢測手段完備,年可生產水刺無紡布3500余噸,產品廣泛用于醫用紗布、皮革基布、各種功能性擦布、家居生活用布等多個方面。同時還生產無紡布深加工制品,目前有濕巾、擦拭布、柔巾卷、足浴布、醫用紗布、綠化保溫保墑布等,產品不僅在國內暢銷,聽說還出口到馬來西亞等國家并深受青睞呢!
小企業,大手筆,一條貌不驚人的流水生產線,從大滾筒里翻轉飄飛潔白似云雪的原料起,到壓制纏卷到滾軸上的無紡布,再經過切割、疊制、分裝、密封、裝箱等工序,于流水線末端,一箱箱包裝精美的無紡布產品便整齊落地。
細節處見真章,濟煤的企業文化由此可見一斑,走過處皆是讓人從心底誠服的感覺!
推開濟煤大學的教室門,迎面校訓“明德勵志,博學踐行”,無不耐人尋味與思量。
據介紹,濟煤大學創立于2018年2月,以濟煤精神為先導,以培養“德才兼備、內外兼修、勇于擔當、創業創新的綜合性管理人才”為方向,培養高素質、高品位、大格局、大視野為目標,幾年來為濟源煤業培養了大批能拿筆桿、能下礦井、能理會管的優秀人才,為建百年企業、創百年輝煌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,被學員們親切地稱為濟煤人自己的“黃埔軍校”,并一舉成為濟源工業界文化立企、文化興企的一張優秀品牌。
濟煤精神在濟源煤業內部無處不飛花。
而作為濟煤掌舵人的齊總,他深信一個企業要走得更遠,離不開文化自信。并堅信會有一天,濟源煤礦不需要制度,只需要文化。
濟煤大學的創立,可謂是在濟源工業戰線開創了企業員工的教育先河。幾年來,齊總堅持每周二親自給學員授課,講授自己多年來總結的工作經驗和心得體會,不僅讓學員開闊了視野,業務能力得到了提升,并且在實際工作中遇到困難也能學以致用有了答案。
幾年來,濟煤大學不斷聘請社會各界精英,其中有企業領導人、知名藝術家、大學教授等等,教學形式不拘一格,努力將多元化學習力固化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,讓學習成為每一名濟源煤業人的習慣。同時,企業自辦的《河南濟煤報》,為職工專門開辟了“礦工文苑”專版,篇篇美文,句句詩情,無不洋溢著濟煤人的自豪感、自信心,無不傾訴著濟煤人對工作對生活的滿腔熱情。
齊總是個文人。是文人,便自有文人的思想。
那天在濟煤大學教室觀看礦井搶險紀錄片前,先拜讀了齊總撰寫的《難忘》,那是2015年企業艱難時期,齊總凌晨寫下的一首詩。其時,其人雖正經受磨難,但詩句中卻絲毫未有氣餒消極之言。彼時,《難忘》在朗誦者鏗鏘有力的誦讀聲中緩緩播進,“今天,我們熾熱的血液在流淌,我們激動的心臟在跳蕩,我們在這里動情地回望,我們在這里聯翩的回想……”一派心聲噴涌而出,將現實渡難以一種藝術的感召力,引人熱血沸騰,令人激情滿懷。之后的礦井搶險紀錄片中,齊總親臨現場指揮搶險,一幕幕感動的場景,一件件感人的事例,不由讓人深切體會到濟煤人個個都是勇士,面對災難臨危不懼,齊心協力勇往直前,戰況可歌可泣,終被載入濟煤創建百年企業發展史中最為珍貴的事記。
“文能修身,武能治企”是我走進濟煤最深刻的體味。
作為一名從事人事工作20余年的我而言,目睹并親歷本土許多單位文化,但如濟煤在企業里創辦一所學校,并堅持以創建學習型組織,持續打造濟煤文化品牌為宗旨理念,讓一批批莘莘學子在這所礦山學校最高學府中汲取養分,華美綻放,成為濟煤產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和各條戰線上的中流砥柱,在本地甚至全省都著實屬于鳳毛麟角般的存在。
不由感嘆,幾十年來濟源煤業從井下到地面,從瀕臨破產到浴火重生,從太行山下到進軍祖國的大西北,從由黑變白、由白到細的持續轉化,幾起幾落幾沉浮,能有今天的成就,一定是與濟煤企業文化的傳承,與所有濟煤人不屈不撓的干事創業精神密不可分的。
八千里路云和月,七十載榮與光。
深深相信,只要濟煤企業文化不息,濟煤人干事創業精神不止,濟煤的明天與未來,一定會更加輝煌,更加璀璨!